全景智业 2025.07.08
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,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。
—— 2016年10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讲话
1.新疆有色集团
新疆有色金属工业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(简称“新疆有色集团”)起源于可可托海,前身为1950年成立的“中苏有色及稀有金属股份公司”。上个世纪60年代初,可可托海三号脉矿产品为我国“两弹一星”国防事业、偿还外债、建立中国稀有金属工业基地作出了重大贡献,被国家授予“两弹一星”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
现有21家全资及控股公司,含2家上市公司(新鑫矿业和西部黄金);国家级绿色矿山5家、绿色工厂3家、小巨人企业1家,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10家;拥有1个国家级创新平台、12个自治区级创新平台;累计获授权专利398件,发明专利46件。主要产品电解镍、铍铜合金产量全国第二,电解锰产量全国第三,金属锂产量全国第四,黄金产量全国第七。
按照新疆“五大战略定位”“十大产业集群”战略部署,新疆有色集团将立足资源禀赋、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,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加快有色及贵金属、稀有金属、黑色金属、非金属资源四大板块产业链建设,全力推进“绿色矿业产业集群”新型工业化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,切实为国家战略性资源保障供给作贡献,奋力向千亿级矿业企业集团迈进。
2.可可托海精神
向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创造工业奇迹的可可托海的先辈们致敬!
吃苦耐劳、艰苦奋斗、团结协作、与时俱进、无私奉献、为国争光。
可可托海,这片位于新疆北部阿尔泰山深处的神奇土地,承载着新中国有色工业发展的光辉历史。在这片神奇土地上孕育出的可可托海精神,是第一代红色矿业工人和知识分子艰苦奋斗、无私奉献的生动写照。
可可托海精神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,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自然环境下形成的,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建设新中国过程中的精神风貌。可可托海精神在新中国的不同历史时期都做出了杰出贡献,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和未来影响力。
在未来,可可托海精神将继续为国家的发展战略、国际交流合作和社会价值观引导发挥重要作用。让可可托海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,成为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精神支柱。
3.“焦裕禄式好干部”—— 安桂槐
英模,在平凡中铸就伟大!让英雄永存于心中!
安桂槐,山西五台人,于1938年参加革命,历任地方和军队领导,经历了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残酷斗争的洗礼,经受了忠诚和信仰、理想和信念的考验,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应有的贡献。
1954年安桂槐被分配在阿勒泰矿场担任中方负责人。1956年至1964年先后担任可可托海矿务局局长、党委书记一职。虽然在矿山工作仅有十年时间,但是他却以坚强的党性、崇高的品德,大公无私、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各族职工群众一致赞扬。无论在阿勒泰矿场还是可可托海矿场,安书记一生谨记毛主席“继续保持谦虚、谨慎、不骄、不躁的作风,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”教诲,一言一行都发扬和传承着革命传统,时时刻刻都秉承着党的优良作风,即使在三年自然灾害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也从未想过自己,还不忘告诫家人:绝不能打着我安桂槐的名义搞特殊!
在可可托海工作期间,单位为方便工作给他家里安装了电话,他对家人说:这是公家为我的工作安装的,你们绝对不能使用。直到他们全家离开可可托海,他的老伴都不会使用电话。当地百姓被安书记如此的高风亮节折服,为企业有这样的好书记好党员而自豪。
4.中国工程院院士 —— 孙传尧
回想在可可托海的工作经历,孙传尧院士这样说:“没有可可托海的十年,就没有我的今天”。
曾在可可托海矿区工作10年的孙传尧院士深情地说:
“当年为了中国的振兴,中国最优秀的一批科技人员在国家特别困难的时期,创造性地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,体现了知识分子想国家之所想,急国家之所急,忧国家之所忧的深厚家国情怀。正是这种情怀,才成为一代代可可托海人的精神支柱,成为我们‘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’的生动写照。”
孙传尧,1944年12月13日出生于黑龙江省饶河县,原籍山东省东平县,矿物加工工程专家,中国工程院院士,俄罗斯圣·彼得堡工程科学院院士,中国共产党党员,矿物加工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。
5.可可托海国家矿山公园
我以伤痕哺育光明,而光,永不陨落。
2018年获评国家AAAA级景区、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。2022年入选“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”“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”和“两弹一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”,年均接待科研考察团队超过200批次。
公园总面积26.91k㎡,是以三号矿脉为核心的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。以稀有金属矿业遗迹为主体景观,展示了直径500米、深350米的巨型矿坑和保存完整的阿依果孜矿洞开采遗迹,蕴藏锂、铍、钽等84种稀有矿物,被誉为“天然地质博物馆”。该矿脉曾为中国首颗原子弹、氢弹研制及航空航天事业提供关键材料,并承担了偿还国家外债的历史使命,具有“功勋矿”的特殊地位。
公园融合地质科普、红色教育和工业旅游功能,设有地质陈列馆、苏联老建筑群等设施,形成了集科研考察、文化体验与自然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目的地。
6.可可托海三号功勋矿脉
三号矿脉,这枚镶嵌于阿尔泰山中的“地质圣坑”,是大地献给共和国的勋章。
额尔齐斯河南岸的三号矿脉及周边区域,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,属大陆性寒温带干旱气候,冬寒夏凉,素有“中国寒极”之称。
三号矿脉矿体像一顶实心草帽,矿物丰富,深200余米,南北宽400米,东西长500米,其规模之大,矿种之多,品位之高,成带性之分明为国内独有、全球罕见,素以“地质矿产博物馆”享誉海内外,是中外地质学者心目中的圣地。三号矿脉资源丰富,拥有地球上已知140多种矿物中的86种,占人类已知有用矿物种类的60%。铯、锂、钽铌等稀有金属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五、六、九位,稀有金属占到矿山储量的九成以上,且各种矿物呈十分规则的螺旋带状分布,分布界线非常分明,被亲切地称作“中华聚宝盆”。三号矿脉出产的稀有金属矿石为偿还前苏联外债和我国原子弹、氢弹以及人造卫星的成功研制做出的重要贡献,更是让三号矿脉享誉世界。
7.可可托海东风知青农场
知青岁月是一段充满希望与梦想的岁月,它让我们明白了只要努力,梦想一定会实现。
伊雷木湖畔东南的东风知青农场,始耕于1952年,总面积7500亩,现有良田5400亩;331国道从中穿过,是进入矿区的必经之地。
1956年可可托海开始建设地下水电站,从勘探设计到1976投入使用,耗时二十年,数千名建设者为此贡献了青春甚至生命,最多的时候动用了2200多人同时参与建设。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,为了保障矿区和工地的粮食供给,发扬艰苦奋斗、自力更生精神,就地开发建设东风、知青两个农场,使工地度过了困难时期,矿区各项事业顺利推进。
1975年经自治区批准,成立可可托海矿区青年农场,安置待业青年一直持续至80年代末,90年代中后期农场归属可可托海稀有矿经营至今。
8.伊雷木湖
在这里,你可以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和安宁,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意义。
老可可托海人称其为“海子口水库”,紧邻331国道,地处矿区西南方向约4㎞,空中俯瞰呈“8”字形结构,东西长5㎞,南北宽1.5㎞,面积约21㎞2。湖泊形成于新生代地质活动期,受富蕴大地震断裂带影响,地表塌陷形成断陷盆地后,经额尔齐斯河与喀依尔特河交汇储水成为堰塞湖。这里被称为“中国的寒极”——1965年元月,曾测得-57℃的最低气温纪录。
2020年4月冰层融化期间,观测到包括灰鹤、沙鸥、天鹅在内的23种候鸟在此停留,种群数量超2000只。湖中生长有西伯利亚斜鳞鱼、额河银鲫等特有鱼类。
“伊雷木”在哈萨克语中意为“漩涡”,源于湖心处因地形突变形成的环流现象。湖泊东南、北面农田环绕,远山倒映,山、河、林、田、草等自然景观组合适宜,环境优美,为高端湖泊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景观环境。
9.可可托海老木桥
每当人们看到它,仿佛就能感受到过去的岁月在眼前流淌。
老木桥建设于1958年,为檺式木桁架结构,最大承重二十吨。老木桥总长 100米,分为南北两桥,南桥长55米,北桥长45米,桥宽7米。
1985年前,老木桥是连接额尔齐斯河南北两岸唯一的桥梁。建成以来,这座老木桥默默依偎在三号矿脉旁,静静地聆听着额尔齐斯河的奔腾欢歌,见证着可可托海矿区跌宕起伏的光辉岁月。
2000年以后,老木桥一度濒临垮塌,成为危桥。2013年,借助国家独立工矿区改造的东风,可可托海矿区启动了老木桥修复工程,修复秉持修旧如旧的原则,最大程度保留老木桥的原貌。目前老木桥已经被列入自治区文物进行保护,成为可可托海矿区的又一张名片。
10.可可托海滑雪度假
在可可托海滑雪飞驰的每一秒,都会成为你最难忘的冬日记忆!
在可可托海滑雪飞驰的每一秒,都会成为你最难忘的冬日记忆!
可可托海雪质以颗粒状粉雪为主,密度低、蓬松度高,滑雪体感极佳。冬季自然降雪期长达7个月,积雪厚度达1.5-2米,存雪期超过210天。这里的地形景观独特,拥有广阔的雪原、陡峭的山峰、茂密的森林,构成了一幅壮美的阿尔泰山可可托海冬季画卷。
发挥可可托海的特殊气候优势,策划举办“春游滑雪·踏青阿山”等具有全国唯一性的特色文旅活动,打造“春光灿烂滑雪季”文旅IP,吸引游客欣赏、体验春天里的可可托海滑雪美景,感受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。
11.可可托海87-66选矿厂
新中国第一座稀有金属机械化选矿厂,浮选工艺流程是我国独创新工艺,并获国家发明奖。
87-66选矿厂建成于1975年,它的建成投产,标志着中国的稀有金属选矿工业在真正意义上正式进入机械化时代!他的发展历程也代表中国三代稀有金属选矿人智慧的集合。毫不夸张的讲,中国目前所有的稀有金属选矿厂都是这座选矿厂的复制版本,它是中国稀有金属选矿领域的“泰斗”。
目前为止,它仍然是中国最大的稀有金属锂、铍、钽、铌综合选矿厂。全国各地的稀有金属选矿工艺中都有它的身影,它的流程结构和药剂制度大量的被选矿教材所选用。它曾经代表中国稀有金属选矿领域的最高水准。从这座选矿厂当中走出的院士、专家和技术工人遍布全国各地。
12.额尔齐斯石
可可托海从不是沉默的“海”—— 它是额尔齐斯石般独一无二的存在!
在可可托海地质陈列馆里,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块指甲盖大小的透明玻璃状矿石。这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唯一的额尔齐斯石。
1979年夏,韩凤鸣在额尔齐斯河畔发现了一块拳头大小的白色半透明自然晶体。1983年,它被国际矿物协会确认为世界上首次发现的新矿物。因发现于额尔齐斯河流域,韩凤鸣为其命名为额尔齐斯石,并无私地捐给了可可托海地质陈列馆,成了馆里的“镇馆之宝”。
除了额尔齐斯石之外,韩凤鸣还是阿山矿和石川石的发现者之一。1984年,因此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四等奖。
2016年可可托海地质陈列馆进行升级改造,“额尔齐斯石”在360全息投影的锥形空间里自由飘浮,愈发晶莹剔透、璀璨夺目,散发着钻石般的光芒,吸引着各地游客来到地质陈列馆打卡。